
4月9日上午,汝城县中医医院外科联合麻醉科团队成功为一名2岁患儿实施了小切口微创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用时仅8分钟,便为患儿解除了痛苦,家属表示很满意。
近日,汝城县中医医院外科接诊了一名2岁的小男孩。
外科医师范志军经过检查,确诊该患儿是右侧腹股沟斜疝,并详细询问了患儿病史。
"有一次我在帮我儿子洗澡的时候,发现他身上那个地方有个小包块鼓起来......"孩子的母亲回忆说。
据了解,孩子出生后不到2月,孩子母亲在帮孩子洗澡时无意发现孩子的右腹股沟处有一肿物,也不是很大,用手推了推,肿物便马上回纳了,于是孩子母亲也没在意。没想到之后,这种情况会时不时再出现,尤其孩子哭闹的时候更为明显,有时候肿物竟有一个鸡蛋那么大!
孩子母亲表示,当时也曾带孩子到当地卫生院就诊,医生考虑是小儿腹股沟斜疝,并表示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前大多数时候会自行消失,偶尔不能自行回纳时,只能用手慢慢推进去。孩子也痛苦!就这样快2年的时间了,最近这段时间又频繁出现,而且很难推进去,这才带着孩子到你们医院就诊。
范志军告知家属,患儿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症,建议行手术治疗。
"一般来说,手术是目前根治腹股沟斜疝的唯一方法,我们可以用微创的方式进行。"范志军说。
经过医师的耐心讲解,患儿家属最终选择了创伤最小、恢复时间最快、手术时间最短的小切口微创疝囊高位结扎手术。
患儿腹股沟频繁出现包块,小切口微创疝囊高位结扎术为患儿解除痛苦
术后伤口
麻醉科医师全程严密监护各项指标,为患儿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我们都没有想到,疝气竟然能这么顽固,推了它快2年了也还是会掉出来......还是你们的手术技术好啊,才几分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太感谢你们了!"看着刚做好手术返回病房的儿子,患儿家属父母终于松了一口气。
外科医师 范志军
范志军介绍,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小肠下垂",是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疝气一般发生率为 1%-4%,男孩是女孩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
腹股沟疝气好发于一岁以下的婴幼儿,如果发作时,在腹股沟会有鼓起的肿块,稍有警觉就很容易发现。婴幼儿如果有以下表现应引起高度重视:不明原因的哭闹不止、剧烈的呕吐、发烧、肠梗阻、血便等要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疝气包块被卡住无法回纳)的可能。
范志军提醒,一岁之前少数疝气患儿会自愈,但大部分腹股沟疝气不能自愈。随着病情的拖延,疝气包块逐渐增大,会给治疗带来难度,并且,腹股沟疝气容易发生嵌顿,引起腹部剧痛以及肠梗阻、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不及时处理还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小儿疝气应该及早进行彻底治疗。
据了解,小切口微创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是汝城县中医医院外科特色手术之一,该技术已经开展多年,技术已很成熟,它只是在腹横纹上切一个1cm左右长的小切口,手术时间仅有5-10分钟,手术完毕后切口用创可贴粘好,因切口小、组织损伤微小、出血量少,患者一般术后第二天便可以出院。患儿一周后揭掉创可贴即可,不用换药,不用拆线,因此不用患儿再来医院,也减少了患儿的恐惧。
多年来,该科室已经为众多患疝气的患儿解除了疝气病痛,也为许多年轻父母解除了心中的担忧。
责编:何慧
来源:汝城县中医医院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
省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公告
勿忘!这些数字,是中国人心里无法愈合的伤疤
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关于越南,一图了解→
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总书记上海行|记者手记:一以贯之的初心和深情
时习之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地方考察调研强调科技创新
下载APP
分享到